集体备课促教师业务水平提升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目前许多学校都实施了集体备课。不过,由于管理者的工作经历不同,对集体备课的认识程度不同,学校的文化积淀不同,等等,各校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也不尽相同。下面我简要地阐述一下我校开展集体备课的情况。
在做校长之前,我曾承担过多年的化学教学工作,担任过多年的班主任,做过德育处干部、教务处主任、化学教研员和教育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工作使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并感受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工作的艰辛。教师们每天都要重复进行课堂教学、课外辅导、批改作业、撰写教案等,任务繁重。为了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不少学校对教案的书写要求细之又细, 而且每堂课后还要求教师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教师们每学期要写教学论文、教育案例, 开学初要交各种各样的计划,学期末要交各种各样的总结。如果再兼任班主任工作,那么各种各样的事务性工作就更多了。这些繁琐的工作,加上学校各种各样的评比,占据了教师们大量的时间。为了完成工作,教师们加班加点,难免会对一些工作采取应付的态度。
由于事务性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教师们钻研教材的时间明显减少。就拿教案来说,我在检查教案时,发现教师们备课写出的教案往往重格式、轻内容,重形式、轻效果,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着抄写旧教案的现象,教案的内容缺乏创新。实际上,由于受专业限制,校领导在检查教案时往往只是关注教案的数目、书写工整与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多媒体使用、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后感等项目是否齐全。只要是数量足够、书写工整、项目齐全的就往往被评为优秀教案,而教师究竟是否用这个教案上课,教案里的内容是否体现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却很少受到关注。结果,校领导花费大量时间检查教师的教案,教师花费大量精力抄写教案,但上课时往往不用这个教案,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这样的现象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近几年,我校从教师工作的实效性出发,大胆地改革了教师的备课办法,实施了集体备课。
我校集体备课采用的做法是:首先,由年级备课组的教师集体讨论教科书的教法,然后,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每位教师承担一定的任务,执笔写教案,最后,通过集体讨论来修改教案,形成比较完善的共享教案。在共享教案基础上,每一位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特点适当地进行个性化修改,也可根据自己的设想再设计教学流程,进行个人加减,以体现教学的个性。集体备课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教师无效劳动的时间,引导教师把精力真正用在备课上,把教师从抄教案的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研究学生,考虑教法。
实践证明,教师们经过集体备课后形成的共享教案,创造性的成分比较多,实用性比较强,体现了教师们备课的效果,同时也减轻了他们的负担。据对部分教师的调查,这样做每位教师每周可节省五六个小时的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教师们可用来自主研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建立了共享教案后,每位教师都有了成型的教案,不必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抄写教案。不过,在之后的工作中,集体备课又该如何进一步深入呢?我们采用的办法是“说教材”,分别进行了说整个学段的教材、每一册书的教材、每一个单元的教材和每一课时的教材等,通过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把握课标、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从而深化集体备课,进一步提升集体备课的效果。对于“说教材”,学校以学科组、备课组为单位,人人登台讲解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设想。这样,学科组内的教师就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然后通过学科组教师的共同研究,讨论形成比较完善的每一个学段教材、每一册书教材、每一个单元教材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
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更多的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深化了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一批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起来。集体备课锻炼了一批中青年教师,使一批中青年教师开阔了视野,业务水平迅速提升。
(潘怀林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五中学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