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构建有思想的历史课堂──从培养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说起(吴勉玉)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837    更新时间:2018-10-30

 

构建有思想的历史课堂

——从培养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说起

福州文博中学   吴勉玉

201611月发表于《福州市2016基础教育教学(中学历史)论文集》

[摘要]:为适应中高考改革的需要,各科都越来越重视学科素养、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就历史学科而言,结合自己的初中教学实践,我侧重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以致用,巧用谜语、学科渗透,初三总复习阶段培养学科综合素养,构建有思想的历史课堂,旨在从初中阶段开始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和更好体现初高中衔接。

[关键词]:历史学科素养、思维、思想

中国社科院吴伟教授:“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意识到不能放弃或者偏废学科能力,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怎样向着素养要求的目标前行。无论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还是历史素养培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都有自己的根,有适应相应教育阶段和学生心理特征的目标与量尺。”他对历史学科素养鉴定如下“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简而言之,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感悟,因此我们要构建有思想的历史课堂。

一、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学以致用,是培养学科素养的前提。

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源泉。但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要让学生感受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但历史可以服务现实,真正起到“读史明智”的作用。我通常的作法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或评价当前的热点、焦点或身边的实际问题。

1:学习完七年级“诸子百家”与“百家争鸣”后,布置讨论话题:就如何遏制校园内“乱扔垃圾”的行为,谈谈自己的观点。学生讨论后,产生了以下不同的观点:道家教育组的观点是乱扔垃圾是无意识的行为,应靠自我觉悟;法家教育组的观点是乱扔垃圾是故意违纪行为,应该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严惩不怠;儒家教育组的观点是损害公物是品德问题,应该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们形成这样的观点,无所谓对错,但应用观点解决这个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相信学生对儒家“仁”的观点、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法家“法制、中央集权”等百家争鸣的观点更有切身的掌握和了解。

2:在学习八年级下册历史“中美关系正常化”内容时,正值社会上关于新高考改革方案传得沸沸扬扬,其中英语学科一年两考,满分150分,取较高成绩的一次,由此可见,英语学科地位的重要性。为此,我就出其不意地问学生,我们现在中高考都要考英语,而且至关重要,你们知道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悄悄兴起学英语热潮吗?由此导入“尼克松访华”的内容,观看相关视频,其中视频里就讲到在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民间也开始悄悄兴起学英语的热潮。学生听后,英语好的同学洋洋自得,英语学不好的同学扼腕叹息:要是不和美国建交,也许我们现在就不要学英语了。这时我就接着补充,即使70年代中美关系没有正常化,同学们照常要学英语,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国际交往、国际竞争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知己知彼才百战不殆。通过这样一个出其不意的教学小插曲,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巧用谜语,学科渗透,碰撞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学科思想。

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综合各门各类的知识,古今中外,时政市井,猜谜语有各种各样的技巧,让人脑洞大开,趣味无限。由于本人爱好猜谜,所以喜欢在历史课堂上恰如其分地使用一些历史谜语。

在导入新课时,我常常有意识来个谜语竞猜(内容与本课相关),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春秋历史之前,我就用“花开花落(猜一历史时期)”、“桃李花开日,梧桐叶落时(猜一历史时期)”导入,学生稍微思考就猜出谜底是“春秋”,由此引入新课;再如在学习“岳飞抗金”之前,先来个“泰山腾空(猜一历史人物)”,引出本课的历史主角——岳飞,猜出谜底后,学生往往恍然大悟,并记忆犹新。

巧妙使用历史谜语,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识记历史。如学习“蚩尤”这个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时,学生普遍觉得难写又难记,我就运用“山下有条虫,象龙不是龙”这个谜语记忆;在学习完抗战胜利历史时,探究抗战胜利原因时,我用一个谜语“抗战胜利的原因(猜一历史人物)“来分析,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猜出屈原、苏武、毛遂、蒋干、共工,这样的设计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且形象地记住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有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抵抗、有利的国际形势——美国在日本投下和两颗原子弹和苏联派兵对日作战,由于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各个学科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古代文史不分、史地不分,在教学中我常引用一些跨学科的谜语,如“遥望南岳(猜一历史人物)”,由南岳是衡山,容易猜出“张衡”;“三八线两边(打一历史朝代)”,可以运用地理知识南北朝鲜的分界线是三八线,从而猜出南北朝。“湘云笔录(猜一古代史书)”,学生只要从《红楼梦》中史湘云入手,便可猜出《史记》,再如“秀才当兵(猜一成语)——投笔从戎”,“霸王别姬(猜古书、词牌名各一)”,学生可以从西楚霸王项羽辞别虞美人典故思考,从而猜出“楚辞、虞美人”。学生在竞猜过程中,学科渗透,碰撞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三、把握初三总复习培养学科综合素养的有利时机,提升思维的质量

近年来,由于中高考改革以能力立意考查历史学科素养成为主流,总复习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客观上为学生提供知识“反刍”的机会,使学生有机会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纵览古今,联系中外,是更有利的学科素养提升机会。这个学科素养的培养过程主要通过中考总复习的练习、考试和讲评来实现。

1《福州市2016届初三市一检历史试卷第30题》历史的特质在时间上刻录下它演进的轨迹,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重大事件

14-15世纪

意大利萌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4-16世纪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1492

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

1519-1522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1640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

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1689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7世纪下半期

牛顿力学理论体系确立

18世纪6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75

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776

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独立

1785

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789

法国大革命爆发

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法国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

1859

达尔文的《特种起源》出版

1)西方学者认为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据大事年表提供的信息,分别写出反映“人和世界被发现”的两件大事。(4分)

2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请你结合大事年表及所学知识,综合概括欧美主要国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发展状况。(写出四点,每点2分,共8分)

这道综合题设置开放性较强,旨在检测学生的史学素养、综合概括、论从史出等能力。本题按时间顺序呈现,几乎涵盖了世界近代史资本主义酝酿、产生和发展的所有大事,包括欧美主要国家在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发展表现。历年来是中考的热点和重点,但这道题涉及到学科体系和学科架构较高层次的能力,还呈现了历史学科初高中衔接的趋势,因为高中的历史教材是在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的模块框架下,确立起专题型的历史知识体系。而对初中生来说,则较难把握历史知识的综合归纳和内在规律,很难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归纳出整体的发展特点。尤其第(2)小题要求从罗列的史实中综合概括出整体发展的特点,即要从宏观把握历史,这对学生的能力层次要求较高,难度较大。本题首先考查的是读题和审题能力,进一步考查的是学生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分类能力,重点考查的是学生综合概括能力,这是一个较高的提升。在提问上突破了以往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答题方式,答案呈现更丰富多样,更能全面体现学生素质。既要求学生要有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又要有阐释论证的逻辑思维能力。解答这个问题,是一个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他们的思考习惯、观察视野及应有的历史素养。从初中生实际出发,为了提升学生的史学素养,和提高历史思维的质量。我这样指导学生答题:第一,认真审题。题目明确提到“综合概括”,指导学生答题就不能单独回答某个或某几个知识点的内容或意义;第二,把大事年表中的历史事件,先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进行分类。第三,在归类的基础上找共性,总结概括。从政治方面可以概括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政治上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以法律形式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等;从经济方面可提炼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展工业革命;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等;从思想方面可归纳出“思想得到解放;近代科学取得突破性成就”等。

    中考总复习通过反复训练类似题型,还在教学中尤为重视把握时代特点和阶段特征和学生逆向思维训练,比如此题老师虽然复习时强调过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其中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属于资本主义的酝酿阶段,为资本主义到来做准备;资本主义产生有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都是用法律形式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强调过工业革命和一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但反过来要从历史表象归纳共性、找因果,学生就无从下手,综合、概括、归纳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位历史名师曾说过:“历史课堂理应是一个催生思想、发育精神、陶冶人格的生命场,倘若思想不在、精神萎顿、人格矮化,只是一些‘会走动的书橱’,则历史教育不复存在。”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务必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构建有思想的历史课堂。

 

主要参考文献:

[1]吴伟.历史学科能力和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2012(21)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周宏.高三复习教学应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有所作为[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5)

[4]余维.多视角.新史料.高立意——例谈初中生历史学科素养培养方略 [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6)

[5]吴勉玉.谜语:历史兴趣的催化剂[J].福建教育,2002(7)

 

作者简介:吴勉玉,大学本科学历,中学历史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初中历史教学,现在福州文博中学任教。本人联系电话13509367056,邮箱520017468qq.com,邮编350002

 

 

文章录入:yws    责任编辑:y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