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
2021年3月1日国旗下讲话
初三(9)班 杜曼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初三九班的杜曼君。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学习雷锋做美德少年”。

鲁迅先生说:“自古以来,中国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全面社会主义时期,雷锋就是那个时代的先进人物。雷锋属于那个时代,但雷锋的精神却跨越了时代。雷锋的一生,是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去服务的一生中,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诠释着生命的平凡与伟大。他爱憎分明,公而忘私。是一代又一代人学习的榜样。雷锋也告诉我们,要助人为乐。然而反观当下,有的在心底存有戒备,有的对助人为乐嗤之以鼻,因扶倒地老人,为陌生人带路而引火上身的案件报道层出不穷,这在广大群众心里种下怀疑的种子,人人自危为下一个“彭宇”。如此戒备心虚,一方面是错误舆论导向的干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道德恐慌,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内心的回避,拒绝担当。但雷锋精神追求的是人心的挺立,我们的品德应当是屹立不倒的,如雷锋般的精神应当是放在心中,不被丢弃的。“我欲揽月相问,却见明月皎皎。”这便是我们所期待的景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出《史记》。桃树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很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在人格心理学里,美德的概念是指,凡是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添加力量的东西,包括力量,勇气,自信等,都可以成为美德。美德是行为,是语言,亦是推崇。“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是王国维对时光匆匆,红颜易老,花开终落的惋惜。美德又何尝不是呢?转瞬即逝,也只有在燃烧时散发浓郁的芬芳,也只有在历史的伟大一刻觉醒。历史的长河悄然沉寂,可美德的佳话却如一壶酒,时而浓香醇厚,时而清冽温润。美德推进社会进步,美德引导人类走向高度文明的理想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四运动讲话中提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曾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发表讲话:“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淳朴的情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学习雷锋精神,做美德少年。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做向上向善的美德少年,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