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如何学习数学
高一数学集备组 2007.9
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有了较大的扩充:知识点增多了,内容更广了,学习难度加深了,对思维能力要求也提高了。为了使你能尽快地适应高一数学的学习,请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调整心态
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暑假,进入新的高中生活时,你需要收拢意犹未尽的玩心,增强紧迫感,对数学的学习一刻也不能放松,应该及早调整好心态,从现在开始,从零开始,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为书写灿烂的高中阶段而尽早努力!
用好教材
教材是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源泉,教材对新知识的产生过程是:导入实例——思考规律——归纳总结——新知应用。要紧紧地抓住这一条主线。同学们应从高一开始,增强对教材的研究的意识,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认真地重证、重解,适当加些批注(教材的一边已留出了做批注的空位),特别是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最后要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做好书面反思,总结出解题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以便灵活运用和推广。
把握课堂
把握课堂45分钟,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如何提高听课效率呢?
1、要做好准备工作
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就是要轻装上阵,精神饱满地快速进入“角色”,这是搞好课堂学习的内因;做好知识的准备,主要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回顾来完成;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如课本、笔记、参考书籍和其他学习用具等都要准备到位。
2、要集中精力听课
首先要克服注意力分散,防止“分心”和“开小差”的现象;其次,听课要抓住重点、难点、疑点。老师的“开场白”往往是对前一节课的小结,或是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老师的“结束语”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或是对下节课埋下的“伏笔”,这些应重点听。对预习时遇到的不理解的问题、有疑惑的地方,应高度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如何破解这些疑问,以激发灵感、产生顿悟。
3、要大胆地发言和质疑
有的同学上课很少提出问题,也很少发言,这种胆怯心理若不尽快克服,会影响学习效果。因为有问题不提出来解决,你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发展,能回答的问题而不积极发言,你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没有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也就更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可见,上课积极发言、大胆质疑是十分重要的。
4、要记好课堂笔记
在听课过程中,要记下本节课的知识点、你感到有疑惑的问题以及老师在处理某个问题时所用的巧妙方法等,记下最“闪光”的东西,课后稍加整理,便成为课堂笔记。有的同学把实用价值不大的内容记了一大堆,这样会影响听课,得不偿失,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合作学习
1、师生合作
数学不是完全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靠自己的主动思维去获取知识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不能依赖老师,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方法。我们应该根据老师教的特点,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达到师生之间的默契。
2、生生合作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经常会让同学们组成活动小组,探讨一些典型问题。在小组里同学们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取长补短,主动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相互探讨中,达成共识,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因此,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能因故步自封、钻牛角尖,而浪费宝贵的时间。
规范训练
学习数学,容不得半点马虎。从听课到做作业,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哪怕是一个字母、一个符号都不能敷衍。要按时、独立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作业要认真书写,切忌潦草。解题前认真审题,解题后仔细检验,解题步骤条理要清晰,格式要规范。对作业或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建立好错题档案本,以备日后查用。总之,平日里要注意规范训练,考试时就不会吃苦头。
联系生活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这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在。比如在学习集合的知识时,有一则故事引人深思:一位渔民非常喜欢数学,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集合的意义。于是,他请教数学家:“尊敬的先生,请您告诉我,集合是什么?”集合是不定义的概念,数学家很难回答那位渔民。有一天,他来到渔民的船上,看到渔民撒下鱼网,轻轻一拉,许多鱼虾在网中跳动。数学家非常激动,高兴地告诉渔民:“这就是集合!”这一网鱼虾可以是一个集合,那将形成鱼集合、虾集合和鱼虾集合,这三个集合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同学们,你能告诉渔民吗?
培根说:“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合理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够找到打开数学王国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