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处
您现在的位置: 福州文博中学 >> 教研处 >> 课程改革 >> 教研处正文
“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
作者:yq    教研处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93    更新时间:2007-12-20

      

三维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

 

作者:余文森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
强调三维目标并没有轻视双基
过程与方法意味着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质就是关注人。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的独创,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可以说,知识和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和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任何割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维目标”是三种目标吗?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种目标,就像一个立方体的长、宽、高一样。首先,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发展。其次,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优先发展,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人的发展的金字塔。其中,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在学习者的积极反思、大胆批判和实践运用的经历过程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只有伴随着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才能得到提升;而过程和方法,只有学习者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知识和技能目标为适用对象,才能体现它本身存在的价值。再次,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人的发展是三维目标的整合,缺失任一维度,都会使发展受损,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维目标对人的发展的贡献是等值的。因而,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教学要根据各学科的特殊性和学生原有基础有所侧重。

  强调“三维目标”是否意味着否定“双基”?

  三维目标并没有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排斥在外,也没有轻视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在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教学中是如何完成的,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

  新课程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与传统的双基教学有本质区别。传统的双基教学是一种以知识和技能为本位的教学,这是我国教育的传统和优势。然而,即使是正确的必要的基础,也应讲究适度,过度了就会产生副作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分关注和重视,会使我们的教育偏离方向:首先,太重基础扎实,会导致迷信权威、思维定势。其次,太重基础扎实,会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兴趣丧失。真正要抓好基础应将该学科最基本、最有用的内容,融会贯通、简明扼要地讲深、讲透、讲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令其在广泛选择的基础上,挑选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个性化学习,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以往,由于太重视基础扎实,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进而导致我国中小学生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较严重的缺陷,尤其是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直接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创新能力、综合实力的提高。当然,批评双基教学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双基、否定双基,我们强调:一是双基的内涵要以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二是双基只是课程目标的一个维度,把双基孤立起来加以绝对化,最终只能走向反面,丧失双基自身的价值。双基只有与其他两个维度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功能。

  如何处理“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的关系?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结论与过程的关系,与之相关的还有学习与思考、接受与发现、学会与会学等关系。

  无论对哪一门学科而言,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因此,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即重学会,重过程即重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而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应该具体表现为: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要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了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当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要特别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有育人的意识,要充分挖掘所教学科所特有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素,同时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把教学生学会做人作为自己的头等使命。第二教师要掌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规律和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一般是难以明确、显性地表述出来的,更不可能一节课一节课具体地罗列出来。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教育部新课程教学专业支持工作项目组组长)

《中国教育报》20074206

 

教研处录入:yq    责任编辑:yq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信箱|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8 福州文博中学(fzwbzx.cn)网络中心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梁厝路171号 电话:0591-83738217 83738231
最佳浏览分辨率 1024×768 闽ICP备08000849号 管理登录

Copyright ©2006-08 www.fzwbzx.org/fzwbzx.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