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

第三十期党员学习材料
作者:佚名    党支部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4319    更新时间:2010-12-16

〖创先争优中心组材料〗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形势变化,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时代发展脉搏的清醒把握,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要求的高度自觉。

(一)

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摆在党的全局工作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对于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学习能力、理论素养和执政本领,更好地担负起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责任,具有决定性意义。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巩固党的政治优势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把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加强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的学习作为巩固和发展党的政治优势的根本途径。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历史实践中,我们党总是根据时代条件、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组织全党的学习教育活动。尽管每个时期学习教育的内容、做法和要求有所不同,但都有力地促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从延安整风到新中国成立初的“重新学习”,从改革开放开始时的“再重新学习”到近年来以学习实践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为主题的集中教育,我们党一次次达到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的新高度,一次次形成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的新动力,一次次实现攻坚克难、推进发展的新跨越。实践证明,学习是我们党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自身活力的可靠保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开拓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只有更加自觉地继承党的优良传统,更加自觉地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知识武装自己,才能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文化素养、巩固党的政治优势,切实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和责任。
  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更好地执政兴国的重要保证。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恒久阶梯,而学习则是攀登高峰的不竭动力。从渔猎采集到男耕女织,从手工劳作到大机器生产,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时代,从物质生产到创意经济,人类社会每前行一步,都离不开知识,离不开学习。当前,世界格局深刻变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信息更新之快前所未有,社会实践发展之深前所未有,对学习的要求之高前所未有。面对时代大潮,谁能学得早、学得好,谁就能抓住先机、占据主动。世界上许多国家、许多政党纷纷提出和实施建设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战略,力争通过学习增强适应环境变化能力、提升发展竞争实力。我们党作为一个具有崇高追求、肩负崇高使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崇尚学习、坚持学习,才能适应形势变化要求,不断提高执政兴国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动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党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深刻分析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在深化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还面临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如何抓住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如何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解决好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如何推进改革发展各项重大举措,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等,都迫切需要认真研究解决。只有更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习基础上深化认识,在深化认识中推进实践,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转变发展观念,把握发展规律,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把我国经济社会转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保持全党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增强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关键环节。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先进性从何而来?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指导,就是因为不断用人类先进文化知识提高自己。我们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以勃勃生机;始终坚持用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知识丰富自己,努力做到思想素养、业务本领的与时俱进,不断增强了全党的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应该看到,党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只有强化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转化为坚定意志和理想信念,转化为现代化建设的过硬本领,才能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发展前列,得到人民群众拥护。

(二)

我们党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更好地造福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本目的是,在全党形成学习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知识的浓厚风气,使学习成为党的生存之基、成长之道、力量之源,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思想理论素养,不断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确保党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牢牢把握正确前进方向。方向决定前途命运、事业成败,把握正确方向才能开辟广阔发展道路、汇聚强大发展动力。加强学习,最具基础意义和根本意义的是,通过学习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鉴古知今、彰往察来、把握正确前进方向的能力。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国内社会思想多样、多元、多变特征更加明显。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挥好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更要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前进等重大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始终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加深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习理解,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就是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澄清模糊认识、明辨理论是非,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就是要培养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善于从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把握社会发展趋势,从国际和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 
  通过学习,进一步焕发创造激情、激发创造活力,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新能力,使党的执政理念、体制机制更加富有活力。创新的基础在于学习,前进的动力源于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才能知不足而奋起,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提高。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我们党所领导的事业正在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提高完善自己,使我们党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变革、持续创造,已经成为保持党的生机活力的决定性因素和紧迫课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树立创新理念,培育创新意识,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的热切呼唤,使党的执政理念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就是要焕发创造激情,调动创新潜能,鼓足创新勇气,始终保持创新的干劲和力度,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不断积蓄和持续释放创造能量;就是要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使党的执政机制更加科学顺畅、充满活力,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通过学习,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措施和办法,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的成效要靠实践来检验。当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热点难点相对集中。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是抓好学习、推动学习的重要出发点和着力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突出实践特色,注重实践锻炼,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以学习打开工作思路,在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就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在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上取得新成效;就是要着力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在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成效。
  通过学习,进一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学习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途径。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就有变质的危险。面对不良思想侵蚀和各种利欲诱惑,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必须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提高思想觉悟、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健康生活情趣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加强党性修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锤炼道德操守,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就是要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意识,提高管党治党水平,把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贯穿党的建设始终,更好地肩负起造福人民的历史使命。
                                  (三)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创新理念,不是把学习作为一般性的任务,也不是一般性地号召学习,而是有着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性质定位上看,更加强调学习的思想性政治性。思想旗帜和政治属性是政党的根本特征。我们要建设的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与其他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区别,就是把讲政治、讲党性作为最基本的原则,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力量。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学习型党组织的真谛。必须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思想防线,清醒把握“六个为什么”、自觉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切实把思想上政治上的坚定性体现到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来。
  从意识理念上看,更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上的发展进步,要靠科学先进的学习理念来引导。学习型党组织既坚持和实践我们党关于“要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建设“无期大学”、让党员和干部“甘当小学生”等已有的学习理念,更重要的是一次“学习的革命”,要求人们树立体现时代特征、顺应发展潮流的学习理念,打开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总开关”。主要包括:学习是全党政治责任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态度,以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主动学习;全员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党的组织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都要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在学习中实现整体提升、共同进步;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永恒课题,融入政治追求,形成终身习惯,自觉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工作学习一体化的理念,把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实现工作与学习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学习是创新之源的理念,把学习作为创新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实现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制度模式的重大变革。
  从内容范围上看,更加强调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调整、创新的时代,新创造新发明层出不穷,知识总量呈几何级数增长,需要学习、熟悉和掌握的东西很多,必须不断拓展学习领域、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学习要博而后专,要精,要管用。就全党来讲,应该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学习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现代社会管理等方面知识,学习总结改革建设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就党员个人来讲,由于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的差异,在学习中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从形式方法上看,更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多样性。随着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化,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对学习的自主性、即时性、便利性的要求显著增强。以往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的一些传统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在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方法基础上,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来推进学习;充分发挥互联网等覆盖面广、传播快捷的特点和优势,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网络平台;大力倡导互动式、研究式、共享式学习,使学习活动更加体现时代特点、贴近党员需求、富有实际成效。要坚持把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统一起来,善于从群众的创造中获得智慧,从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从动力保障上看,更加强调学习的科学性制度性。学习涉及人们的价值追求、习惯养成、精神感悟和实践运用,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必须靠制度来保障,坚持用制度管学习、促学习。缺乏制度性保障,很容易造成应景式的短期行为,就难免流于形式、走过场。衡量一个党组织是不是学习型党组织,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就是看有没有科学完备、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推动党员干部学习,要在健全制度、完善制度,提高制度执行力上下功夫,通过督促检查、考核考评等形式,使学习逐步由“软任务”向“硬约束”转变、由“抓活动”向“促常态”转变,不断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有现实紧迫感,更要有长远眼光;要注重传承积累,更要开拓创新,不断形成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更好地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人民日报2010-11-3

【领导干部要有“五平”之心】

成为领导干部,就站在了聚光灯下。组织有要求,群众有期待,社会有评说,舆论有监督。同时,位置变了、权力变了、眼界变了,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也会发生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保持一颗“五平”之心至关重要。

  为人处世讲平等。有的人“官升脾气长”,自以为高人一等,觉得什么事都比别人高明,结果连邻里乡亲、昔日同僚也认不出,或能赢得敬畏式的尊重,却得不到发自内心的敬佩。作为领导干部,不论权有多大级别多高,都来自百姓,终其一生,最后还是要回归百姓。不耻下问、当小学生,方能汲取智慧,博采众长。处事公道、秉公用权,才有去后的政声民意。

  谋事干事重平实。为官岂可无政绩?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浑浑噩噩守摊子,疲疲沓沓过日子,必会贻误发展、损害事业。然而,急功近利易坏大事,“虚头巴脑”干不了事,好大喜功干不成事。惟以平实的态度去谋事干事,既志存高远,又不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事情才能一桩一件干出来,业绩才能一点一滴聚起来。“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

  发展进步需平稳。干部追求自身更大的发展无可厚非,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事物发展都遵循客观规律,讲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个人的成长进步也是这样。我们应当防止自我设计理想化,将人生目标定得过高,或者“这山望见那山高”,频频调高目标,结果就会因无法达到而垂头丧气、心灰意冷,以致一蹶不振、一事无成。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有自知之明,能够正确审视自己,懂得知足知止,尤为必要和可贵。

  名利得失要平衡。有的干部总认为自己“付出太多、得到太少”,常和有钱人比享受,和高收入者比报酬,和企业家比财富,越比心里越不平衡。内心一失衡,就容易失态。这样的人,即使一时得到满足,也会欲望膨胀、贪心不足;如果得不到满足,则往往会心生邪念,通过非正当手段谋权谋名谋利。人生在世,得失既要看重,相信“有耕耘才有收获”;更要看淡,懂得“快乐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此内心平衡,一心干事,终必有所得,乃至大得。

  精神境界求平和。人的一生道路曲折而漫长,有顺境亦有逆境,有通达亦有困顿。面对人生的兴衰际遇,领导干部的阅历、眼界与胸襟,决定了其心态更应平和。高飞之鸟易死于食,深潭之鱼易死于饵。权力欲、金钱欲太强的人,很容易成为权力与金钱的奴隶,最终会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居功不傲、得意不狂、受挫不悲、浮财不图,才能在喧闹复杂中凝神静气,不为纷繁万象所扰。对于不少领导干部来说,这一颗平和心最不易得,得之必臻人生高境。

  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五平”之心,是新形势下当好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有此“五平”之心,干部队伍就会少些官气、暮气、俗气、乌烟瘴气乃至歪风邪气,多些干事业的心气、和气、大气与浩然正气。(人民日报2010-10-27

【公正办事 公道用人】

选人用人是领导干部职责所在,也是一件难事。面对大批优秀干部,往往难分伯仲,难作取舍。干部求进的渴望和有限的职务岗位,构成一个矛盾:怎样选也难免遗疏,怎样用也未必周全。其实,化难为易的最上法门,就是出以公心:公正办事、公道用人。

  治事理政,贵在一个公字,难在一个正字。子曰“政者正也”。这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心正则公,公则不为私利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有公心在,则权色难侵。其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从,就会同事失和、上下反目、事业委顿,就会打击信心、摧折信念,就会在干部中滋生不信任情绪,助长投机心理。

  选任干部当然不会人人满意,也不必追求人人满意,但至少应该做到,法有所本,行有所依,当事人面对结果无诚信之虞。在与干部接触中,感到多数人虽然在乎选任结果,但更在乎竞聘过程是否公正;虽然重视选任条件,但更关注各项规定是不是得到切实的执行。如果确认所有选任环节都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绝大多数干部对选任结果还是首肯的。

  公开公平公正应体现为制度安排,但领导干部是否出以公心,仍是关键所在。任何人看问题都有局限性,一人所见以为是,未必即是;一人所见以为非,未必真非,故当求公是公非。有公心,就应拒绝制度之外的“例外”。至少,这个“例外”应被多数人所认可,并有据可依。有公心,就不怕把所有应披露的信息高度透明地呈现给大家,绝不藏着掖着。对所有询问,给出合乎实际、合情合理的解释。有公心,就应该不折不扣地依规章、依程序办事,不以个人好恶改变规则,增减程序。是否出以公心,检验的标准不是表态,而是对规章制度的敬畏和坚守。

  选拔干部的“潜规则”令人愤慨。领导干部不仅应做到不加入“潜规则”游戏,还应该亮出自己的立场。对那些探头探脑跑官要官的,对那些拉关系、套近乎、编织小圈子的,对那些卖弄小聪明踩着别人往上爬的,对那些心怀叵测买官卖官的,要坚决顶回去。如果对这些不轨之举、不端之行宽容,那实际上就是对公正和公平的亵渎,是对老实人的轻慢,是对实干者的漠视。公平不是曲从众意,公平也不是无原则迁就平衡,“和事佬”其实和不了事。“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谁都不得罪,结果往往是心劳日拙,手忙脚乱。

  再好的制度也可能有疏漏,公平也总是相对的,这不言而喻。倒是应该经常想一想,每个干部既可以是选任别人的人,也可以是被选任的人。从一定意义上说,公平地对待别人,也必然会公平地受到对待。前者是有形的表决主张,后者则是一种无形的公议。公议是更大的裁判,因为“人在做,天在看”,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看不到的地方,没有看不懂的事理,所以公正办事、公道用人,对人对己都有好处。对人是选贤任能,成就事业;对己是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纠缠,多了几分说话的硬气。总之,人前人后,唯公是举,才能对得起同志,经得起检验,当得起重托,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心,这样的领导不矜自威,不“秀”自高。   (人民日报2010-11-16

 

 

党支部录入:yws    责任编辑:y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