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教研

教研 集备学习材料1
作者:Wenbo    教务处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70    更新时间:2006-10-26

福建师大文博附中教研、集备学习材料(1

教务处、教研处  主办

在研究的状态中教学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46115版)

随着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推进,从2002年开始,一个新的理念与制度------校本教学研究开始浮出水面。如今,这一制度被认为是课程能够持续深化的内在动力,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理解校本教学研究?如何实施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学研究的意义何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余文森教授。

记者:新课程实施以来,校本教学研究越来越被强调,为什么校本教学研究被如此突出出来?

余:校本教学研究的提出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突显出来的,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而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变化,这是在新课程大背景下的一种必然。

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第一次与国家、地方摆在了一起,学校本位的理念就突出出来了。学校是课程组织实施的具体责任人,是国家课程的实施者。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一个学校面对的群体和情景都是不一样的,会碰到一些具体的、真实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要依赖学校自己来解决。同时,学校除了执行国家课程,还被赋予了自我开发课程的职能,学校要面对自己学校的实际开发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这就要求学校要建立一种自我研究、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机制,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也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生成了。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前提是以校为本。这涉及到学校文化、学校制度的重建。以前学校是附属的,学校的功能就是执行,不管学生学得进学不进、如何学,都有一套自上而下封闭的执行系统,在业务与管理上有教研系统、教育行政系统,教师按照教材教参的指示、用固定的教学常规与模式来教。以前也有教学研究,但那是服从服务于那个体系的,一纲、一本、标准答案、固定统一的模式、技能技巧的娴熟等。新课程下对学校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开放的、生成的、复杂的过程,学校遇到具体、真实的问题,不可能有一种外在的、自上而下的模式来解决,学校要有自己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不仅是教学中心与执行机构,还是研究中心与开发机构。如果学校自己碰到的问题不能解决,新课程就无法持续发展。

记者:怎样理解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研需要什么样的机制?

余:以前的教学研究是自上而下的,归口于教研室来管理,我也说了,学校只是执行。校本教研强调自下而上,中心与落脚点是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说,教研室的职能移到了学校,学校成为了一个研究的实体和一个学习化的组织,而不单单是执行的单位。这其中涉及教研部门功能的转变,教研部门要变以前的管理者为帮助者,要帮助学校建立起校本教学研究的制度。

校本教学研究要求学校在管理机制上有相应的改变。校长必须有重建学校的理想与信念,有校本的理念,要有自主意识、负责意识,不光对上负责,还要对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负责。学校要重建管理制度,事实上已经有许多学校已经开始了重建的尝试,如改变以前的教导处、德育处的设置方式,成立新的课程开发、实施与管理中心等,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与方式围绕课程来运作。

对教师来说,最根本的就是要形成一种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来从事教学活动的工作状态,建立一种教育、教学、研究、学习一体化的工作、生活方式。那种把课匆匆上完,到图书馆去查资料、写论文、做课题的方式不是校本教学研究,校本教学研究是你在备课、上课、改作业的同时进行的,这种研究是形成性的、可持续性的、生活性的、没有终点的。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会面对很多真实的问题,分析、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便是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这就像一个医生的成长一样,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名医,就是因为他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病人,他每天都会有新的病例,都要面对各种疑难杂症。太多的病例、太多的疑难杂症,使他自己制定了太多的方案,获得了太多的经验,最后才能成为名医。如果每天只看一种病、每天开固定的药方,他就会成为庸医了。教师也是一样的,如果每天都是重复劳动,没有新的问题,新的尝试,只能成为平庸的教书匠。

记者:对学校和教师来说,教研与科研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校本教学研究有哪些特征?

余:相对而言,教学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其着眼点是解决教学问题,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教育科研是一种理论研究,其着眼点是揭示教育教学规律,深化教育教学认识。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只是各有侧重而已。另外,这两种研究也是互动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互相促进。

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有着与专业研究工作者所开展的教育科学研究有不同的特征:

首先,就研究人员来说,校本教研是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体的一种研究活动。虽然,校本教研并不排斥专业研究人员的介入,但校本教学研究更加强调学校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专业研究者在校本教学研究中只是处于支持者和参与者的地位,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提供相关的帮助。

第二,就研究目的而言,校本教学研究不在于验证某种教育教学理论或创立某种学说,而是在于改进、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的价值,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促进教师自我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第三,就研究范围而言,校本教学研究发生与进行的场所就是教育教学发生的具体情境------学校与课堂,而不是另外的地方。

第四,就研究对象来说,校本教学研究的对象是发生在学校中、课堂中的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以及学校、教师、学生整体发展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和疑问,是校长在解决学校自身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或问题。

总而言之,实践性是校本教学研究的最根本特征。对中小学而言,不能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研究,不能提升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不能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

以前有许多科研都是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的,课题都是外面给的,不是学校自己的问题。课题研究往往会流于形式,不能融入教师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评审、结题、形成论文后,可能就会束之高阁,学校的状况也没什么改变,这种研究对学校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教学研究一定要与学校、课堂、学生、教师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才有意义。如果说一个教师写了一本对理论很有贡献的书,可是你的课堂没变、学生没变、教学没变,是没有生活意义的。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的研究不能提高你的教学水平,提升你的教学质量,改善你的教学行为,促进你的教学专业能力的发展,那么你的研究就可以打一个深深的问号。你的研究都不能为你的教学服务,那你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呢?

记者:校本教学研究的具体形式是怎样的?如何实施校本的教学研究?

余: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教学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教学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教师上完课反思一下我今天课上得怎么样,把碰到的问题与同伴交流一下,与同伴交流仍不能解决的就读读书或请专家来点拨点拨,这些都是与教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教学反思就好比是精神上的新陈代谢。作为教师,每天都在教学的实践中积累着经验,如果不对此进行梳理,慢慢地,教师就会变成经验型的教师。反思可以提升教师现有的经验,把那些有效的经验升华为智慧与方法,把那些不良的无效经验清除掉。没有这样一种内在的机制,一个教师就不会很好地成长。

教师反思的形式很多,在课后、课前、课中三个阶段都可反思,可以通过写日记、写案例、写随笔、教师之间的讨论,对照理论反思等方式。

同伴互助就是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有一所学校二年级有八名语文教师。在某一学期,他们采取了分别上观摩课的方式来不断完善与修正教学,一个人上课,其他教师都来听,听完以后大家在一起交流,并不断修正,当最后一个教师上完课的时候,精品课就出来了。精品是怎么来的?是集体智慧创造的。一个再聪明不过的人,也不可能凭借一个人的智慧上出最后这一节课的精彩。这样的方式,可以非常有效地做到相互借鉴与学习。经常性地建立一种同事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如信息的交换、读书汇报交流、座谈、沙龙、专题讨论、共同协作等,都是很好的互助方式,所以教师应有开放的心态,不要让教学生活成为一种封闭和孤独的事情。

对于教师来说,毕竟还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不能完全靠自己解决,同事水平也比较接近,也不容易提升,这就要求专业人士做出点拨与指导,就像没有教师的指导完全靠学生一样是不现实的。专业引领可以采用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与座谈等方式来进行。专业人员也不是狭义指课程专家,教研人员、科研人员以及那些专业能力较强的教师都可以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教师自己学习理论也是一种专业引领的方式。

也有人认为,规模较大的学校进行校本教学研究有条件,规模较小的学校就没有办法进行了。实际上,校本不是孤立的概念,而是开放的概念。对于那些小学校,要建立学校联盟,教研部门就要起到一个重要的协调组织作用。可以开展以片区为单位的校本教研活动,这是一个横向的同事之间互动的交流,教师有安全感。

记者:就你所了解的,实验区学校校本教学研究开展得怎么样?

余:绝大多数实验区已经有了校本教学研究的意识,他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是认识程度不一样,原来基础不一样,各地发展也不平衡。对于学校来说,专业的支持还不够,没有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和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制度支持,光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

记者: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建立的意义何在?

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没有建立这种制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不可能持续深化下去。二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途径,教师不把研究作为工作与生活的一种方式,就不可能让自己成长得更快,同时也可以改变教师对职业的态度;三是发展学校、建设学校的一个有效途径,校本教学研究是学校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有效机制。

教师心灵愉悦10

1、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有些人做事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己的要求近乎吹毛求疵,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有的成就,自然会心情舒畅了。

2、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大感失望。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优点和缺点,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呢?

3、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当我们勃然大怒时,会做出很多错事或失态的事。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加以自制,把愤怒转移至另一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练就一种阿Q精神。

4、暂时逃避:在生活受到挫折时,便应该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睡眠和看书等,等到心境平衡时,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5、找人倾诉烦恼:把所有的抑郁埋藏在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给你的知心好友或师长,心情会顿感舒畅。

6、为别人做点事:助人为快乐之本,帮助别人不单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何乐而不为呢?

7、在一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依据美国心理辅导专家乔奇博士发现,构成忧思、精神崩溃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面对很多急需处理的事情,精神压力太大而引起精神上的疾病。要减少自己的精神负担,不应同时进行一件以上的事情,以免心力俱疲。

8、不要处处与人竞争: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太爱竞争,使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之相处,应该以和为贵。

9、对人表示善意:我们经常被人排斥是因为人家对我们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的善意,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10、娱乐:这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最好方法。娱乐方式不太重要,最重要的是要令心情舒畅。

教务处录入:zhaoran    责任编辑:zhaoran